WEDCV155VD5RRV515DV |
內容簡介
保持好情緒,健康不生病,從認識微生物開始
§《金融時報》、Examiner.com 、Brain Pickings報導
§ 超人氣TED演講影片點閱破百萬次
你知道嗎?人有十兆個細胞,但全身內外更充滿高達百兆的微生物細胞,在這世界上,成為你不可或缺的夥伴。懂得與微生物相處,就能擁有健康自在的人生
微小到肉眼不可見的微生物,其實對我們有巨大的影響,從或胖或瘦、睡眠模式、憂鬱症、關節炎,甚至成為蚊子叮咬的目標,都與體內的微生物關聯密切。要讓自己更健康、更愉快,就不能不了解微生物!
本書作者奈特和波瑞爾,透過幽默且易懂的例子,為我們導覽前所未見的身體之旅,分析微生物新發現對每個人的重要性,並指出最可能被微生物影響的疾病和情況。透過實證研究,作者不僅提出了抗生素、益生菌、飲食選擇以及不同出生方式對孩子一生健康的影響,也顛覆了過去人們的既定印象,包括:貓狗容易讓孩子過敏?其實在懷孕期間到孩子五歲之前,養寵物能夠降低過敏的風險。玩泥巴容易細菌感染?事實上,居住在農場或是靠近農場,孩童鼻子中微生物多樣性較高,將來出現氣喘和過敏的機會較低。也就是說玩泥巴有益健康!
這不是一本高深、難懂的微生物學,而是運用最新研究作為指南,讓我們了解自己體內的環境,讓自己更健康。
TED Books系列
TED Books是介紹重要觀念的輕快閱讀系列,由TED團隊策劃製作,找專精領域又善於說故事的講者與作者,規劃出涵蓋多元領域的一系列TED Books。每本書的篇幅短到可以一口氣讀完,但是也長到足以深度解說一個主題,主題非常廣,從建築、商業、太空旅行、到愛情,包羅萬象,是任何有好奇 心、愛廣泛學習的人的完美選擇。在TED.com上,每一本書都有搭配的相關TED Talk演講,接續演講未盡之處。十八分鐘的演講或播下種子、或激發想像,許多演講都開啟了想要知道得更深、想學得更多的渴望,需要更完整的故事。TED Books輕快閱讀系列正滿足了這個需求。
名人推薦
作家 小野
誠致教育基金會執行長 呂冠緯
TEDxMonga 講者、AppWorks 合夥人 林之晨
中央認知神經科學所教授 洪蘭
中央研究院院長 翁啟惠
TED×Taipei創辦人 許毓仁
路加國際組織駐南非代表/醫師作家 連加恩
慈濟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 陳俊堯
台北市中山女高教師 張輝誠
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 童子賢
新聞工作者 黃哲斌
台大電機系教授 葉丙成
Pansci 泛科學總編輯 鄭國威
Teach for Taiwan創辦人 劉安婷
(按姓氏筆劃排序)
「這真是一本讓人大開眼界的科普書,充滿各種驚奇的發現。」-作家小野
「藉由『控制微生物部落』,人類有可能可以「改變」現代醫學不容易改變的局面。」-醫師作家 連加恩
「要介紹人體細菌的奧秘,你大概找不出比羅布‧奈特更適合的人選了。」-慈濟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 陳俊堯
作者介紹
羅布‧奈特(Rob Knight)
小兒科、電腦科學與工程學教授,也是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微生物群系研究所(Microbiome Initiative)的所長。他是美國腸道計劃和地球微生物群系計劃的共同創辦人。
布蘭登‧波瑞爾(Brendan Buhler)
一位得獎的科普作家,他的文章散見於《洛杉磯時報》、《加州》與《山巒雜誌》(Sierra Magazine)。他以奈特研究為主題寫作的文章,選入了2012年《美國最佳科學與自然寫作文集》(The Best American Science and Nature Writing)
譯者簡介
鄧子衿
科學編輯、譯者,主要翻譯生命科學以及與食物相關的書籍,最近的翻譯作品有《廚藝之鑰》、《醫學之書》和《尼安德塔人》。
目錄
顛覆想像的改變 連加恩
細菌:永遠陪著你的親密盟友 陳俊堯
各界推薦
前言 微生物決定你的未來
1 充滿微生物的身體
2 如何得到微生物群系
3 微生物、疾病和健康
4 微生物如何影響心情、心智
BOX:細菌簡史
5 駭入微生物群系
6 你必須知道的抗生素危機
7 你我的微生物大未來
附錄 美國腸道計劃
BOX:繪製微生物群系圖譜的科學與藝術
致謝
作者介紹
相關主題的TED Talks
注釋
TEDBooks
TED
序
微生物的表情
這真是一本讓人大開眼界的科普書,不但充滿各種驚奇的發現,更讓我們重新定義人類做為大自然的一種在地球上最後出現,卻改變大自然最多的靈長類存在於地球的意義。原來我們知道的事情並不如自己想像的那麼多。
這讓我想起自己在實驗室內培養單細胞動物及觀察微生物的奇妙過程,也想起陪伴十歲的女兒,在顯微鏡底下辨別許多單細胞動物的快樂時光。女兒告訴我許多單細胞動物的表情,我只當她是天真、浪漫,如今想起來,那些構造看似簡單的單細胞生物,其實比我們想的複雜多了,也許牠們還真的有表情呢。
作家 小野
顛覆想像的改變
多年前在西非布吉納法索的小鎮擔任內科醫師的經驗,讓我暗自對現代醫療下了一個不成熟的評論:「只有抗生素才是真正的藥。」原因是,我的病人得癌症,沒有化療藥物;腎臟衰竭,沒有洗腎設備;得了糖尿病、高血壓,我只能控制他們的血糖、血壓一兩週,因為我沒辦法提供他們一輩子的藥物。但,當他們得了瘧疾,我用抗生素把瘧原蟲殺了,他們就得救了。得了腦膜炎,用抗生素把細菌殺了,他們救活了。所以,藉由抗生素「控制微生物」,成為我當時的醫療經驗中唯一可以帶來「改變」的一條出路。
多年後,在返回非洲的班機上,拜讀羅布‧奈特的這本《微生物的巨大衝擊》,驚訝的發現這本書的立論,可以和上面那個不成熟評論對話,顛覆我的一些想法。羅布教授告訴我們,藉由「控制微生物部落」,人類有可能可以「改變」現代醫學不容易改變的局面,例如:控制肥胖、治療落後國家孩童的營養不良症狀、大腸激躁症、氣喘與過敏、自閉症、憂鬱症、甚至人類的心情和大腦的活動等。不同的,這一次不見得是透過抗生素!
誠心推薦這本頂尖微生物專家的知識,透過最平易近人的科普文筆寫的新書,它跟聽本人的TED演講一樣精彩,也期待這能顛覆你的一些想法!
路加國際組織駐南非代表/醫師作家 連加恩
細菌:永遠陪著你的親密盟友
要介紹人體細菌的奧秘,你大概找不出比羅布‧奈特更適合的人選了。
1996 年焦磷酸定序技術問世,全面改寫了人類對微生物群聚的認知。這種技術可以大量解讀 DNA,讓我們有能力建立一份人類腸道細菌的詳細點名單,幫助我們了解這個生態系裡驚人的多樣性。奈特教授在2005年發表第一篇腸道菌相關研究,並在往後十多年裡帶領學術界探索微生物群聚的奧妙。目前他已經跟800位研究人員合作過,而從這些研究中累積的珍貴經驗也就成為這本書的養分。除了學術上的努力之外,奈特教授積極推動調查腸道菌相的公民科學研究 「美國腸道計畫」。他也在Coursera線上課程平台開設「腸道檢查:探索身體中的微生物群系」(Gut Check: Exploring Your Microbiome)課程,很快成為熱門課程而轉為平台上的常設課程。現在,他的努力擴展到 TED,希望能讓更多人認識這些腸道小傢伙的能耐。
雖然奈特教授是這個領域裡的先驅,著有數十篇擲地有聲的研究論文,這本書讀起來卻是非常生活化而且平易近人的。在一般人的印象裡,細菌是危害健康的生物,所以只要有機會就應該拿酒精消毒劑抗生素把它們消滅掉。然而這種做法卻帶有潛在的危機。我們自以為把壞人去除了,但實際上卻是無差別地消滅了所有細菌,讓我們失去益菌的保護,反而給了病原菌稱霸的機會。書中提到了許多像這樣的新觀念,而這些新認知正在逐漸改變醫學的面貌。在日常生活裡,你選擇的食物影響了誰能住在你的腸道裡,而這些在腸道裡緊貼著你生活的細菌們,正在以我們還不清楚的方法影響你的健康和情緒。書中奈特教授搶救自己女兒菌相的故事讓人莞爾,但從他的故事裡我們也看到照顧微生物對健康的重要性,留下好細菌的影響或許比留下萬貫家財還重要呢。
過去我們一直感覺不到細菌的重要性,一則因為它們太小看不到,一則是我們從出生起就一直有細菌陪伴。近年微生物學家已證實它們的重要性,或許未來我們會有機會調整細菌組成,來消除困擾人類的疾病。而這一切正好可以經由這本書,從認識人體細菌們的身分和角色開始。
慈濟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 陳俊堯
曾經有人問過我,如何達到個人的卓越(Excellence),我的淺見是:多元接觸(Exposure)、廣泛探索 (Exploration)、自我期許 (Expectation)、紮實執行 (Execution)與經驗累積 (Experience)。台灣社會或者華人文化較缺乏接觸與探索的階段,而TED或TED Talks所提供的內容正是閱讀這個世界的楔子。然而,淺碟式學習效果有限,一知半解往往比不知還可怕,而TED Books正好彌補缺少的這塊,讓我們對有興趣的議題可以挖掘得更深。何不看看幾部TED Books的演講影片,你很快就會知道,該買哪幾本!
誠致教育基金會執行長 呂冠緯
三十多年前,TED 的開始,透過大型實體活動講故事,講值得擴散、能帶給眾人啟發的故事。寬頻連線與智慧手機普及後,TED又登上網路影音與 App,跨越國界,啟發了遍佈世界各地、數以千萬計的觀眾。而後,TED又增加了 TEDx,所謂獨立舉辦的TED論壇,讓更多有故事的人可以登上舞台,提供全世界他們的好故事。現在,很高興,三十年後,TED的故事又化身為書籍,要用文字的力量,讓更多好故事,啟發更多讀書人。
TEDxMonga 講者、AppWorks 合夥人 林之晨
九○年代中期,TED的演講剛剛可以上網看到時,真是非常的轟動,大家見面都會討論最新的演講。我記得的它門票是六千美元一張,非常的昂貴,但是人們還是趨之若鶩,大家都想擠進場去聽全世界頂尖的學者或CEO講他們一生的心得。每次轉播時,攝影機都會掃瞄一下現場的觀眾,我們都伸長了脖子去看誰是錢多到可以買得起這張票的人,羨慕不已。
現在回頭去看,TED的這個策略是對的,在一個富裕的國家,只怕東西不好,不怕價錢太貴,愈貴反而愈抬高了它的身價,而且因為只講十八分鐘,那更是要珍惜每一分鐘,更會好好的聽。美國總統威爾遜(W. Wilson)說:十分鐘的演講,我要準備一個星期,十五分鐘的演講則是三天,如果是一個小時的演講,那麼我現在就可以上場了。愈短的演講愈難講,林肯蓋茲堡的演講(Gettysburg Address)只有兩分鐘,可是它卻是每一代的年輕人,不分中外,都必須讀的文章。
其實,只要言之有物,短,聽眾反而能吸收。因為我們的注意力廣度不長,同一主題,超越十五分鐘,聽眾的注意力就開始游離。TED的創辦人非常睿智,把時間限定在十八分鐘,這個長度對聽眾是剛剛好,對講者卻是個挑戰,平日一堂課五十分鐘都嫌不夠,現在要在十八分鐘內把一個主題講清楚,怎麼可能?我記得上回去TED演講時,有兩週時間,每天晚上都在電腦前面刪減或調換投影片,要充分利用每一分鐘來傳播訊息。但是,講完後,我開始反省,為什麼明明十八分鐘就可以做到的事,我以前卻要花五十分鐘?
TED的水準高,有口碑,現在它把演講的主題寫成三萬字左右,又印成大小正好可以放在口袋中的小冊子,適合在旅行中閱讀,真是一個好主意(只怕讀者會讀到忘記下火車)。這次天下雜誌拿到它的獨家代理權,台灣的讀者有福了,在資訊爆炸的二十一世紀,每個人時間都不夠用,我們需要快速的吸取重要訊息,而這一套書正好提供了這個需求,這些書的內容簡單扼要,沒有贅字廢話,看完好像去赴了一場盛宴,心靈得到滿足又沒有吃的肥腸滿腦的不舒適。
「閱讀豐富人生」,透過文字的傳承、閱讀的能力,我們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的更高更遠,我期待每個月的新書出來。
中央認知神經科學所教授 洪蘭
在每一場 TED十八分鐘演講結束後,我常常在想,要怎麼延續這些十八分鐘背後的力量?
TED Talks 希望帶給大家的,不是稍縱即逝的感動,而是希望這些故事背後擴散出去的漣漪,可以鼓勵大家化成行動,發揮它原本就該具備的影響力,讓世界可以朝著更美好的方向前進,這就是 TED 「好點子值得被分享」的初衷。
我們用眼睛看世界,用閱讀觀照自己。如果 TED演講,是在心中種下一個讓好想法萌芽的種子,或是激發想像的小石頭。那 TED Books 系列叢書,就是接續演講的未竟之處,帶領大家沿著這些智慧軌跡,探索與思想的深度旅程。內容包羅:人權、太空、知識、科學、心靈、智慧等萬象領域。知智無垠,但在追求過程中的樂趣也同樣無窮。
資訊紛至沓來的移動時代,我們的心需要安穩寧靜的時刻。閱讀 TED Books,體會智慧在動靜之間的生猛、敦厚及平衡。期待各位翻開書扉的同時,也踏上屬於自己的蛻變旅程。
TEDxTaipei 創辦人 、TED 亞洲大使 許毓仁
在我觀察,TED演講最驚人之處,在於三點:
一是善用網路新媒介,將主題式的、專業性的內容,轉為演講形式,化為影像,在網路上原先充斥著娛樂為主的影像世界,將專業知識內容勇敢投入其間,並巧妙設計出一場演講十八分鐘符合閱聽者最佳專注時間的規範,同時讓現場演講的效力隨著網路的延伸而無遠弗屆,產生驚人效益,不少影片的影響力遠遠超乎常人想像。
二是TED演講讓當代壁壘分明,甚至深院高戶的學術研究,或是各行各業傑出人士的多年經驗、獨到見解,可以透過簡短、扼要、明白的演講方式傳達給普羅大眾。換言之,TED演講讓專業知識真正的和大眾對話,真正做到最大的知識普及化;同時又打開各專業的小領域,讓各種專業知識進入溝通與相互了解。――在這個意義上,TED演講做了最驚人的通識教育成果。
三是TED演講,採取的策略之一,向全世界開放授權,只要向總會申請,符合總會規範和要求,就能自行辦理TED演講。所以一方面能引起風潮之外,另一方面也產生舉辦方的相互良性競爭,光是臺灣就有好幾個不同單位舉辦各種TED演講,而且舉辦方根本不需過度考慮場地如何,也不怕參與人數的多寡如何,因為真正的影響力實施,其實是來自網路的傳播與影響力,而成敗好壞的真正關鍵,更來自於講者的內容。
當然,短短十八分鐘演講,彷彿是深入知識寶庫前的店招或預告片,常讓人意猶未盡,該如何補足這種缺憾呢?TED系列書成了最好的入門導引書,我相信只要一本一本讀去,必定可以深入各式各樣寶庫。
台北市中山女高教師 張輝誠
十八分鐘太短,偏偏世界又太複雜,TED Books是一個不多不少的折衷方案。
從火星旅行、數學應用、認識恐怖分子、邊緣族群家庭,直到海洋食物的未來,我們都在網路上,看過上百支TED Talks影片,有些甚至被我們加入YouTube的書籤珍藏。
像是一道任意門,TED Talks開啓了我們對陌生議題的認識。至於門後幽深廣闊的世界,TED Books則像一本生動導覽,指出我們還未經歷的路徑。
新聞工作者 黃哲斌
知識是聰明人的娛樂,而真正的知識分子不孤高自賞,也絕不狐群狗黨。TED 先用十八分鐘,帶著表演性質的演講格式降低大眾跨入廣袤知識領域的門檻,再透過 TED Books 更進一步地讓講演者跟讀者用適合深度思辨的文字來對話。TED 不斷在尋找更好、更吸引人也更適合當代傳播環境的社會溝通與共學方式,並予以規模化,這是我非常佩服,也持續在努力的方向。非常高興見到 TED Books 系列在台灣出版,希望很快泛科學也能做到。
Pansci 泛科學總編輯 鄭國威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3981497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216頁 / 12.7 x 18.2 x 1.08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內容連載
微生物決定你的未來
我們都知道,人類是兩足行走的動物,具有理性而高貴、無限的天賦,是萬物之靈,但我們時常連一句商品的使用同意書都不看,只檢查外盒而已。現在看看你剩下的 那一部分:數兆個生活在你的眼睛、耳朵,以及把你的消化道當成豪宅居住的微小生物。那些在你我體內的微生物世界,有可能重新定義我們對於疾病、健康和自身的了解。
新的科技,其中有許多是這幾年才發展出來的,科學家現在對於我們體內的微生物形式,了解得比以往深入,得到的結果讓 人驚訝。這些單細胞的微生物,藏在身體的每個角落,不僅數量上比我們想得還要多,對人類的重要性也超乎想像,幾乎和健康的各個面向都相關,甚至牽涉到人 格。居住在我們身上裡裡外外的所有微生物,總稱為「微生物相」(microbiota),它們所有的基因加起來稱為「微生物群系」 (microbiome)。就像許多重大的科學成就,從這個微生物世界發現的事實,也讓人類的自尊受損。天文學讓我們知道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在演化學說 中,人類只是眾多的動物之一。研究人類微生物群系的結果讓我們知道,這些獨立或是互助生存的微生物,雖然生活在我們的身體中,但仍有自己的活動和目標,它 們發出的聲音加總起來可以蓋過人類自己。
身體中究竟有多少微生物?人類有十兆個細胞,但是全身內外的微生物細胞高達百兆!微生物似乎才是人體的主人。
不過我們並不是倒楣的宿主,時常受到壞細菌的入侵並受到感染,那是以前的看法。事實上,我們一直和這些微生物和諧的生活。這些小小的生物並非只是過客,反而在我們生命中幾乎所有的基本活動裡,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包括消化、免疫反應,甚至行為。
為什麼蚊子愛叮特定的人
人類身體內部的微生物其實比較像是不同群落的集合體,不同微生物的組合,生活在身體不同的部位,各自有特定的角色。在你口腔中生活的微生物,與在皮膚或腸胃中生活的微生物不同。人類不是個體,而是生態系。
... 彈指百年成一瞬,幾多惆悵化無言。於萬千世事,於繁華深處,總是覺得身不由己,總是覺得力不可及。多少事物,並不是符合想像的,淡然心性,淺笑相安,如此便好。 日出日落,花開花謝,歲月,恪守諾言,周而復始,一如往昔,沉澱過往,記錄寥寥跡痕。掬一杯香茗,將心靠岸;握一份懂得,走過喧囂紅塵,一路清唱;盈一份灑脫,淡看人情冷暖,用素心素筆,寫下心間暖意。如此經歷,愜意滿滿,心在懂得之處,愛,在回眸的距離;笑容的明媚,便是這一季幸福的點綴。 雲花起起落落,季節輾轉輪迴。仿佛青春在剎那芳華里無聲凋謝。年少時分,那些懵懵懂懂的夢,純純願想,澀澀期盼,癡癡執念,而今散落時光。愛過,恨過,聚過,遇過,也曾匆匆忙忙而錯過,情之獨鍾,心無可奈。此間種種,恰似水過無痕,恰似醉夢一場,一襲涼意,沒有什麼過不去,只是再也回不去…… 行走的風景里,多少夢想已漸漸湮滅,多少掛牽已漸漸斑駁。或許,冥冥之中,一切皆是天意,或許,於此一世,早已註定。所有悲喜,愁苦,都在輪迴綻放,才沉澱下紅塵漂浮里的縷縷淡泊,心素如簡,清雅芬芳。 貪戀了這淺淺的溫柔,淡淡清韻,陌上花開,我等你來,你在或者不在,我就在這裡,不願離,也不願棄。 一輩子,有多長,我無法知曉;一場緣,有多久,我也無從明了。一份情,一段緣,如同一束煙花,驀然劃破整個夜空的寧靜,隨著一道優美的弧線,空中出現了璀璨與斑斕,卻又在回眸轉瞬之間回歸於無盡暗夜。一場煙花的落幕,似乎讓我莫名失落,似乎讓我失去了可以撫慰心靈的那份依靠。 漸漸懂得:風華絕代,不過是一指流沙;蒼老歲月,終究歸於一段年華。生命中再輝煌的成功也會匆匆成為過往,再精彩的演出也會謝幕,再深刻的記憶也會隨著時間而淡忘…人可以不成熟,不成名,甚至可以不成功,但是不可以不成長!一次成長比什麼都有意義,成長是生命的犒賞,成長是最為健康的力量。因為人生,是一棵長滿無限可能的樹,生命的芬芳,總會在風風雨雨的成長中如約而至。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諸多的猜不透,想不盡,放不下,都是紅塵里的鏡中花,水中月,揮不去的是歲月荏苒已過往。待到繁華落盡,只余回憶。 忘記並不等於從來存在,一切自在源於選擇,而不是刻意。於瑣事之中,別怨,放下所有的愁苦不安,放下越多,便覺得擁有的更多。一念放下,萬般自在。生命每天都在悄無聲息的流逝,輕盈卻安靜。日子在歲月的年輪之中漸次厚重,就在寂寞與繁華之中被時間悄然鐫刻下深深淺淺的印痕。 春來花自開,秋至葉飄零。想必流走的光陰過往是回不去了,無人知曉,我,依舊在時光里靜靜等待,等待一季花開,一場感動。流轉時光之下,我亦飛逝。只是憂傷未曾離開,緊扣生命的弦琴,本不必想要去普哪支曲,怎奈時光里充滿了傷感。請原諒我的多愁善感,些許多情,我也只是想守候一份靜好。 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謝。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滿隨天外雲捲雲舒。我以一顆如蓮的心,去關愛,去感受百味的生活。如此也好,有所寄託,至少不會覺得太孤獨…… 一路上,有多少無言的嘆息與惆悵?有些話,不用多說,懂你的人,自然會懂;有些事,不用多做,彼此也會明白。淺淺相遇,深深相思。相逢是緣,離別也是天意。萬事順其自然即好,別太強求,別太隱忍,也別太累。 歲月輕淺,途中諸多美麗,諸多精彩,在匆匆忙忙的腳步中總會錯過。一抹流風,清朗爽直,在艱難中,依然詮釋著生命的美麗。我也漸漸地,漸漸地懂得:平平凡凡的生活才最為真實。感恩父母給予生命,感謝生活給予的一切。做最簡單,最自然的,最真實的自己,也不用再掩飾。 世人一生一世,不過如此,寸寸之心,既然裝得下清風,裝得下大地,也可以放開一切的一切,守一生的淡然,平淡意蘊。不必因瑣碎之事而煩憂,也不必因為錯過一場花事而落寞。多存一份美好,感受世事,感受著春風,輕拂過夏荷,於秋水瀲灩之中,掬一捧冬雪的純潔。原來,內心深處一直濃濃眷戀的也是平凡的生活。 方方素箋,濃濃墨韻,承載著心底的裊裊深情,心底的困惑,化作一路的堅定…… 婉約一份清雅,默守一份寧靜。淡然心性,淺笑嫣然。 (作者:管淑平) ...
文章來源取自於:
每日頭條 https://kknews.cc/essay/oqz2bpo.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709652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大村瞳孔擴張或收縮治療中醫北斗晚上淺眠看什麼科芬園心臟無力感改善中醫診所北斗記憶力減退中醫推薦
名間鄉無法進行中高強度運動改善中醫診所 彰師大附近推薦睡眠障礙門診看什麼科 彰化中醫診所這間很大推,失眠睡不著改善很多建國科大附近推薦便秘或腹瀉治療中醫 社頭頭暈治療有效中醫診所 南投這間中醫診所看診態度好,睡眠障礙改善很多仁愛鄉焦慮不安看什麼科 芬園常常睡不著或很早就醒來治療有效中醫診所 大家都推薦這間溪湖中醫診所,失眠睡不著改善很多竹塘喉嚨異物感中醫推薦 線西睡眠障礙門診看什麼科 很多人都在這南投中醫診所看好的,自律神經失調改善很多
留言列表